全部
  • 文章
  • 图片
  • 视频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科技创新她智慧
融媒采风环省行苏州工业园区站 | 周红波:感受纳米材料的温度
发布时间:2025-06-25 来源:《莫愁》

AI创新算法、纳米智造、医用新材料……走进苏州工业园区,仿佛触摸到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脉搏。对于女性创业者而言,苏州工业园区不仅提供了物理空间、经济等方面的直接支持,更重要的是,其构建了一个鼓励创新、尊重女性的良好生态,让女性能够在这片热土上自由翱翔、勇敢追梦。近日,省妇联新媒体中心融媒采风环省行走进苏州工业园区,与海归女性创业者们展开深度对话,感受新时代女性科技工作者独特的坚韧和智慧,感受新质生产力的魅力,更展现独墅湖畔向“新”发展的蓬勃脉动。



在苏州工业园区纳米科技城的

汉纳实验室里

周红波拿着一小块黑色薄膜自豪地说:

“我们把概念化的纳米碳材料

转化成了亲民的民生产品。”

从柔性触控屏的研制

到纳米地暖的破局

这位女性创业者的故事

如同她手中的碳纳米管材料

在柔韧与坚韧之间

编织出打破国际垄断的科技突围之路


当科研尊严遭遇现实偏见

2011年年底

周红波与丈夫陈新江博士

创立苏州汉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汉”与“纳”两字

暗合着“中华民族的纳米材料”的初心

在日本北海道大学留学期间

课堂上讨论环境问题时

教授宁愿提问越南籍学生

也不愿给中国学生机会

还声称“中国没有污染治理能力”

甚至提及当年西湖水污染治理

是邀请他主导的

这些经历

点燃了周红波的创业热血:

“我们要做中国人自己的纳米材料。”  

回国后

周红波夫妇在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工作

研发出碳纳米管导电薄膜技术

凭借这一技术

陈新江获得国家、省、市级多项荣誉

团队获得多家投资机构的联合投资

就此踏上创业之旅

他们瞄准柔性触控屏领域

2014年成功研制出世界领先的

碳纳米管导电膜手机柔性触摸屏

然而

产业链被台湾厂商牢牢把控

初创企业难以撼动

更关键的是

单一柔性触摸屏无法带动整个产业链

——玻璃背板、锂电池芯

芯片等组件均非柔性

市场推广举步维艰

“犹如在黑暗中摸索

看不到曙光。”

周红波回忆道

幸运的是

一位朋友跟他们说:

“你们的材料能导电

能不能导热?

北方正在推进‘煤改电’

电采暖是个趋势。”

如黑暗中的明灯

这席话让团队看到了突破口


用技术攻克行业痛点


从洁净的实验室

走向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

这个转变充满艰辛

“一个月内就有三名研发人员离开。”

就连投资人也不理解

但周红波和团队坚韧不拔

于2017年年末

成功实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双重验证

成为全球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

将碳纳米管作为原材料

应用于地暖领域的企业

汉纳的技术突破

精准解决了电地暖的三大难题:

功率衰减、局部覆盖过热和能耗过高

团队研发的全球首款水性PTC技术

可以有效避免局部覆盖过热

“PTC技术特别适用于老旧小区改造

以及喜欢铺地毯的高端住宅

材料仅需加一层1厘米厚的薄型保温板

加上材料本身0.1厘米

总计1.1厘米

完美解决层高问题。”

周红波介绍说

该技术一秒钟即可升温

可通过App远程精准控温

效率高达85%

不仅节能

还减少了扬尘和干燥的问题

在商业模式上

汉纳完成了从原材料合成

到终端应用产品的全链条创新

在市场拓展上

汉纳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

如今

万科、金地、旭辉、招商等知名房企

均成为汉纳的合作伙伴

“我们已进驻几十个楼盘

每个楼盘涵盖上千户家庭

真正让纳米地暖走进了千家万户。”

周红波的自豪溢于言表  



从产品突围到模式重构


2024年12月

苏州纳米城妇女联合会成立

周红波当选为妇联主席

她积极发挥带动引领作用

激励更多姐妹

在纳米领域创新突围

把科学追求融入

巾帼建功的具体行动中

“碳纳米管强度是钢的一百倍

密度仅为钢的六分之一

柔韧性可与真丝媲美

这与中国女性

尤其是女性创业者的特质契合

——面对高强度压力时

柔韧性是关键。”

周红波感慨

创业之初设立的目标早已实现

“接下来

会把标准的建厂、建产线的经验

开放给有能力的合作伙伴。”

这一模式转变

让汉纳从“卖地暖产品”

回归“卖纳米材料”

既降低当地项目成本

又能集中资源攻关新材料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汉纳正研发

亲水涂炭浆料、硅负极材料

瞄准更高端的应用场景

而单壁碳纳米管的批量生产

更是他们的攻坚目标

全球目前只有俄罗斯能实现

单壁碳纳米管的产业化

这一“卡脖子”技术成为汉纳的新战场

“我们不仅是在做地暖

更是在让科技走进生活

让每个家庭

都能感受到中国纳米材料的温度。”

在这条充满挑战的赛道上

周红波以女性特有的柔韧与坚韧

书写着中国科技创业者的突围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