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文章
  • 图片
  • 视频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乡村振兴她力量
【你好,乡间巾帼主理人】金瑜:用一杯咖啡点亮环太湖乡村
发布时间:2025-09-04 来源:省妇联妇女发展部

一望无际的麦浪里无人植保机远程运行、乡村网红打卡点星罗棋布、“村咖”“乡村面包坊”里的香气混合着稻香在广袤大地上蔓延氤氲、乡村非遗工作坊内亲子互动的场面温馨有爱,江苏的乡村里涌动着勃勃生机。近年来,江苏各级妇联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为目标,以培树乡间巾帼主理人为抓手,壮大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高水平农业强省建设。从对近24万名巾帼“新农人”开展专项培训,到为4.28万名创业妇女提供160亿贷款支持,再到开展科技助农直通车服务超9000场次,在妇联组织的助力下,巾帼主理人们在乡村“绽放灿烂的焰火”。【你好,乡间巾帼主理人】专栏将带领大家走近江苏的乡间巾帼主理人们,感受乡村振兴中的巾帼力量。



金瑜:乡间巾帼主理人不是标签,而是掌握方向的灵魂角色:要定服务标准、产品标准,还要想团队怎么发展、家乡能怎么更好。


苏州市吴中区光福镇环太湖大道上,错落着十几家咖啡馆与特色商户,周末常现排队景象,工作日也偶有小拥堵。

很难想象五年前这里“除了修好的环太湖路,连商业氛围都没有”——无游客、缺休闲空间,仅有一家农家乐和两间村民小民宿。这场蝶变的起点是“渔二代”金瑜与她的舶来咖啡。从网红民宿到环太湖“流量引擎”,这位返乡创业者以敏锐嗅觉与乡土热忱,在乡村与商业间架起桥梁,带动了乡村经济的活力。


从民宿到咖啡:

太湖边的“逆向”转型


金瑜的乡村创业,始于刻在骨子里的乡愁。她生在光福镇渔港村,8岁上学前跟着祖辈在渔船上生活。2017年,酷爱旅行的她放弃收入稳定的工作,回到渔港村与朋友合伙在太湖边开了民宿“太湖小院”。“那时候正好踩上互联网风口,在网上推了四个月,民宿直接爆了。”回忆起当年的场景,她语气里仍藏着些许感慨。

这份顺境在2020年被新冠肺炎疫情打破,加上民宿租约到期,金瑜决定暂时抽离,“缓一缓再做打算”。同年夏天,她在环太湖大道旁的邓蔚村租下一栋老房。最初,她想用其做自媒体工作室,可走进院子便改了主意:“周边太缺像样的业态了,想找个地方办公谈事、悠闲坐着都难,这么大空间做工作室太可惜。”

改做咖啡配套的念头并非一时兴起。常年旅游考察的金瑜,对文旅产业本就敏感:“走过很多城市和国家,能感觉到苏州乡村业态还没起来,太湖有环境优势,完全有‘爆’的可能。”更重要的是,作为本地人,金瑜太清楚这里缺什么、有什么优势,“家乡的资源就是最大的底气。”



2020年8月1日,租房合同生效;2021年2月,历经八个月装修的舶来咖啡开业。彼时环太湖大道旁“几乎没有流量”,但金瑜胸有成竹——微旅游正在兴起,人们想出门却走不远,太湖边的休闲空间,正好击中了这份“就近放松”的需求。


差异化破局:

空间、产品与乡土团队的共生


走进舶来咖啡,最先引人注目的不是咖啡香,而是门窗上带着岁月痕迹的木质结构——那是金瑜从家里旧渔船上拆下来的桅杆,“泡了几十年湖水,不会变形,是独一份的纪念”。这份乡土元素的融入,成了咖啡馆最特别的标签。

金瑜从没想过把这里只做成“卖咖啡的地方”。“名义上是咖啡馆,但实际是创意餐厅。”她解释道,“我希望这里能容纳更多可能,不给自己设限。”三层空间里,除了咖啡与餐食,还承接服饰品牌的产品拍摄,甚至成了本地影楼的婚纱取景地。“空间和环境能让人‘出圈’,喜欢拍照的人来了,自然会帮我们传播。”金瑜笑着说。

产品差异化是金瑜打开市场的关键。2020年筹备期间,金瑜发现苏州市场很少有主打椰子类产品的门店,便果断将椰子定为爆款:“那时候每天能卖四五百个椰子,每个都打上‘舶来’Logo,连吸管上的路牌标识,都是从环太湖大道路标里找的灵感。”即便2025年椰子产品已成行业标配,她仍记得当年的热闹:“客人要等两小时才能拿到饮品。最夸张的一天,我在门口谢绝了95桌客人,实在坐不下了。”

比产品更让她骄傲的是团队。太湖店的员工全是渔港村人——有退捕渔民后代、回村年轻人,还有村里的阿姨们。“用本地人,一是习惯合得来,二是想带着乡亲们一起做事”。2024年5月,金瑜在尹山湖公园开了第二家店,她表示,“很大原因是太湖店团队成熟了,要是没有发展空间,优秀成员可能会流失。”



团队里的山西姑娘是个例外。她从金瑜做民宿时就跟着她,一晃6年,如今和金瑜合伙在渔港村开了茶咖馆。“她老家的乡村资源撑不起这个行业,但太湖有客流、有氛围。”金瑜说,这也是她对返乡创业的理解,“不是为了回乡村而回,得看家乡有没有能落地的优势。”


点亮乡村:

从一家店到一片业态


舶来咖啡一开业便凭着太湖风景与优质服务在社交平台“出圈”,游客慕名而来,也带活了环太湖大道的商业。如今,这条路上聚集了农家乐、民宿、咖啡馆等业态,仅咖啡馆就有十六七家。金瑜坦言2025年流量不如往年,“但现在才是正常的市场状态”,她从不后悔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这家店给邓蔚村带来的远不止一杯咖啡。

最直接的改变是村民收入。以前,邓蔚村的老房子要么空置、要么只有老人住,舶来咖啡火了后,“能看见的房子全租出去了”。村里阿姨说:“房租对我们来说是很大一笔收入。”金瑜还记得,有村民租出房子后特意来道谢:“那一刻觉得,我做的不只是生意,是真帮到了大家。”

“商业起来了,也带动了本地就业,尤其是妇女就业。”邓蔚村妇联工作人员补充说,“很多商户的帮厨、保洁岗位都就近招人,常有人找我们介绍阿姨去工作。”

金瑜把乡村“美丽资源”变成“美丽经济”,也带动太湖边“网红店”百花齐放。2021年,她获评“吴中时代新人”;2023年,舶来咖啡建了妇女微家,为女性提供微服务,她也获评吴中区三八红旗手。这些年,她常参加妇联沙龙、圆桌对话,分享创业经验。



在金瑜心里,主理人不是标签,而是“掌握方向的灵魂角色”:“要定服务标准、产品标准,还要想团队怎么发展、家乡能怎么更好。”

夕阳下,太湖的风穿过舶来咖啡的窗户,吹动桅杆做的门帘。金瑜望着窗外游客,又在琢磨创意菜的做法:“等金秋了,想把渔民的老烧鱼手艺搬进来,那才是太湖最本真的味道。”这杯咖啡里装的不只是香气,还有一个“渔二代”对家乡的热爱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