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 文章
  • 图片
  • 视频
  • 专题
当前位置: 首页 >时代人物
母亲的“伴手礼”
发布时间:2024-02-23 来源:《莫愁·时代人物》

母亲的“伴手礼”

文 / 马海霞


      同村的高婶来我家找母亲玩,母亲没在家。母亲回来后,我将此事告诉了她,她隔天便提了一小袋红薯要去高婶家串门儿。我跟母亲嘀咕:“高婶来咱家没带东西,再说,她家或许也种红薯了,不问问人家种了没有就送人家?”

      母亲说:“让人家空跑一趟,心里过意不去。家里没啥好带的,红薯刚刨了,挑几块好的,让她看看是她家的红薯好,还是咱家的红薯长得出息。”

      我虽然不去现场,但也知道两位老人唠的啥,肯定大谈红薯,由红薯的成色谈到庄稼、土地、收成、天气……红薯不仅是“伴手礼”,还是话题的制造者。

      母亲性格内向,不善言谈,有时说话“拙”,不会揣度着对方的心思,不懂得顺着人家的喜好说,按说这样的人在社交场合不占优势,但母亲在亲朋中口碑很好,胜在为人大方,爱送别人东西。

      母亲平日见亲会友都喜欢随手带点小礼物,花钱不多,对自己造不成经济负担,收礼者也轻松坦然,少去了回礼的烦恼。几块红薯、一捆青菜、一瓶咸菜、一根香蕉、一副手织的手套或帽子,皆可以当伴手礼送人。

      父亲在世时,常跟母亲开玩笑:“都说贼不走空,你也是从家里出去从不空手。”

      君子之交淡如水,母亲这种交友方法,是将“水”变成了糖水,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多了些许人情味,弥补了自身的社恐。

      母亲不仅喜欢送亲朋“伴手礼”,去公园遛弯也要往兜里揣把米,说是撒给公园的鸟儿吃。前几天,我经常买的那款猫粮搞活动,便买了一大箱。母亲家门口的矮山上有好几只流浪猫,她让我分半箱猫粮给她。母亲说,她每天去山上散步都带馒头和虾皮喂猫,“小动物嘛,遇到了不给点吃的不好意思。”于是,母亲也给小动物带“伴手礼”了。

      母亲的“伴手礼”习惯,是受外婆的影响。外婆就爱送别人东西。外婆说:“自己吃了填坑,别人吃了传名。”家里有好吃的,她喜欢与街坊四邻分享。外婆的处世法则是:嘴再会说也不如东西会说。一个大方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受欢迎。

      我曾评价外婆的这种“家风”是典型的讨好型家风,母亲却反驳:“不是为了讨好别人才送人家东西,是送人家东西自己高兴。”

      我活到中年才明白,有几位老友值得自己拿点小礼物去赠送,这种友情上的富足也是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母亲和外婆送出去的“伴手礼”,也是愉悦自己的过程。

      别人高兴,自己开心,这种“伴手礼”家风值得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