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挖掘古都历史底蕴、传承城市文化记忆,活动中心推出"南京地名拾趣"系列研学活动,4月26日,首期活动以"走读新街口"为主题,通过沉浸式探访十余条特色街巷,带领亲子家庭解码南京建城史在当代城市肌理中的鲜活印记。
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自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修筑"越城"始,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的诗词歌赋与历史典故,早已深深镌刻在街巷名号之中。本次研学活动突破大众对新街口"中华第一商圈"的固有印象,聚焦螺丝转弯、明瓦廊、羊皮巷等十余条承载历史密码的街巷,通过专业讲解与趣味互动,带领参与者解锁隐藏在现代楼宇间的文化密码。
活动首站选在充满市井烟火气的"螺丝转弯"巷口集合。这条因‘罗寺“得名的古巷,因谐音传为“螺丝转弯”。沿王府大街南行,同学们一起探寻明代"王府"遗址的前世今生,在明瓦廊解读古代官营手工业的兴衰,于洪公祠聆听洪承畴的故事。三元巷的科举佳话、程阁老巷的阁臣宅邸、金銮巷的皇家印记、羊皮巷的商贸记忆,每个地名都似一部微缩史诗,串联起南京城"十朝都会"的璀璨文脉。
在户部街探寻明代户部衙门遗址时,同学们通过对比古代户籍管理与现代城市治理的演变;行至抄纸巷,老师以造纸术发展史为切入点,讲述这条曾是明代官方造纸工坊聚集地的街巷,如何见证中华文明的传播历程。
这些看似普通的巷陌名号,实则蕴含着古代城市规划智慧,在古巷深度探访后,同学们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研学地图,并获"传统文化"研学证书。活动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打破传统教育的单向输出模式,让孩子们在行走中发现历史与现实的奇妙连接,让地名不再只是导航坐标,而成为可触摸的文化基因。"